2006年我国铜材进口量减少,价格上扬
2007年02月08日 0:0 1959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铜资讯
一、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大幅增长。2006年,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铜材90.9万吨,下降2.5%,占进口铜材总量的83.2%;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口10.5万吨,增长24.4%。此外,一般贸易进口7.2万吨,下降16.9%。
二、进口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国货复进口小幅增长。2006年,大陆自台湾省进口铜材38.7万吨,下降3.9%;自韩国进口18.8万吨,下降15.3%;自日本进口9.9万吨,增长19.3%;自东盟进口8.5万吨,下降5.8%。自上述4个市场合计占69.4%。此外,国货复进口17万吨,增长2.8%。
三、外商投资企业是进口的主力军。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铜材78.2万吨,增长1.6%;国有企业进口25.7万吨,下降8.1%;私营企业进口4.5万吨,下降19.6%。
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量减,价格上扬的主要原因有:
一、国内市场供给能力有所增强。近年来,随着国内加工制造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铜消费国,年消费量近600万吨。与此同时,国内铜材生产能力也有了较大提升,年产量超过500万吨,供给能力有所增强,对进口的需求也趋于平稳。
二、国内铜材生产上游产品供给持续增加。2006年,我国取消了进口铜精矿加工贸易,同时对一般贸易电解铜出口加征15%的出口关税。这些限制措施导致国内电解铜的供给量有所放大,带动铜材加工企业产量的进一步提升。
三、铜材价格攀升遏制了部分需求。2006年以来,全球经济稳步复苏,对铜的需求进一步增大,导致储量库存减少,国际铜价也随之攀升,同时,由于铜上游产品电解铜价格涨势迅猛,使铜材价格更是居高不下,据统计,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加工的上游原材料电解铜的平均价格为6254美元/吨,上升74.5%。铜材价格的大幅上涨,也遏制了部分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作为铜资源短缺的国家,2006年铜材出口却呈快速上升趋势。2006年,我国铜材出口达55.9万吨,增长20.6%,相当于当年铜材进口量的一半以上。铜材的冶炼和加工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大量出口铜材既扩大了国内的供需缺口,也使国内能源和环保承受更大的压力,所以,需要采取合适的政策措施促使铜材的进出口更加趋于合理。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pioneer-the-even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