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储能鹬蚌相争 风电光伏渔翁得利

2011年03月21日 9:20 396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光伏

  近日来,在特高压输电工程被列入“十二五”规划的利好下,中国西电(601179)、平高电气(600312)、长高集团(002452)等输变电题材股借机异军突起,成为市场的热点。
  二级市场的投资行为,贵在率先发现价值。谁又将接过输变电板块手中的火炬,笑到最后呢?我们不妨从电网、新能源、输变电及储能(暨电池)间的关系着手,来探求未来的市场趋势。

  特高压、智能电网 联手促新能源发展
  所谓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升级改造后,使电网能够输送更多的电力,其所输送的距离也更远。
  但作为普通投资者,在此首先应该避免混淆的概念是“特高压”与“智能电网”间的区别。所谓智能电网是指,通过在电网中运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技术,以求实现“合理搭配峰电、谷电及火电、新能源发电间比例”等功能,最终实现电网智能化。因此本质上,智能电网与特高压间并无关联。
  然而,在支持新能源发电方面,智能电网与特高压间却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就目前来看,不论风力发电,还是光伏、光热等新能源发电,电力并网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发电的不稳定”和“传输耗损大”,其不但拖累了新能源发电的产业化步伐,更加剧了电网负荷。
  据国家电网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一回路特高压直流电网可以送600万千瓦电量,相当于现有500千伏直流电网的5到6倍,而且送电距离也是后者的2到3倍。由此,理论上,如果采用特高压输变电,新能源发电“传输耗损大”的难题将得以缓解。在此基础上,如若再以智能电网对“新能源发电”与“传统能源发电”间进行调配(风、光不足时,电网主要输配传统能源发电,风、光充足时则反之),那么,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也将得到有效弥补。
  也正因如此,2009年,国家电网首次提出融特高压及智能电网于一身的“坚强智能电网”方案。

  坚强智能电网 与储能电池拼抢市场
  有了上述思路,从二级市场的角度出发,特高压输电工程被列入“十二五”规划,利好于输变电和新能源板块自然是毋庸置疑。然而,一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还是有必要得到投资者的关注,那就是储能,暨电池技术的发展。
  从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其能否实现产业化的关键系于电池技术瓶颈的突破。只有电池的储量提高才能够延长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也只有缩减电池的充电过程且不影响使用寿命,才能够使电动汽车符合消费者日常使用标准,并将其成本控制在消费者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最终实现产业化。正因如此,从新能源汽车被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日起,这一市场的逐渐成长就成为了储能板块上涨的动力之源。
  除此以外,殊不知,储能技术还与未来的特高压电网一样,可以促进新能源发展,甚至从某一角度讲更利于新能源发展。
  这一观点,源于将风电、光伏、光热等新能源发电储存于电池当中,再采取传统物流模式配售。其不但有效规避了风电、光伏“发电的不稳定”和“传输耗损大”的难题,使电池成为电动汽车市场与新能源发电间最有效的衔接。更主要的是,使风电、光伏摆脱上网电价束缚,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运营。
  当然,在已成熟的传统火电并网发电领域和发达地区电网领域,储能技术与国家电网间并无交集,而在特殊的,电网难以触及的偏远地区及未来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市场,储能与电网间的争夺却又显而易见。
  从国家电网布局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后,因充电时间较长难以满足消费者要求而又改为布局充、“换”电站中不难看出,新能源汽车电池市场的“高地”是如此这般地令人垂涎,竞争也日趋激烈。
  虽然“散兵游勇”的储能企业根本无法与电网“国家队”相抗衡,但事实上,国家电网采取了换电模式(电力通过电池实现脱离电网的自由贸易),就意味着储能企业拥有了夹缝中求生存的空间。
  言归正传,回到二级市场,无论国家电网与储能技术在特定市场中怎样鹬蚌相争,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企业都将坐享渔翁之利。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pioneer-the-even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