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工程质量要树立国家形象意识

——论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

2014年09月28日 8:59 261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建设工程

  陈政高部长在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重视工程质量这个百年大计问题。这让人想到中国建筑界“扭曲、失落和混乱”的现状。“扭曲”指城市建设在方向上有偏离正道的“误差”,“失落”指洋建筑师占领了我国的主要市场,“混乱”指我们在建设管理上存在缺陷。我国建筑工程全过程出现的质量问题,确实影响了国家的形象。今天,住房城乡建设部出重拳狠抓建筑工程质量,是十分及时之举。
  在我国近年来频现的“短命建筑”中,确有因质量问题或缺乏高质量维护而被拆除的。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度,可建筑平均寿命却只有25 30年。反观欧美等国家,虽然设计年限也为50年,但“百年老屋”随处可见,英、法、美三国的建筑平均寿命分别为125年、85年和80年。那么,何为工程质量?从宏观上看建筑是社会形态的物理形式,它体现在社会机构或栖息在思想上,任何不完善的建筑对社会及城市都是灾难;从微观上看,工程质量功能第一,其中安全性、舒适性、耐久性、可靠性都是衡量尺度。2000年前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便揭示了建筑设计“坚固、适用、愉悦”的原则。现在的建筑工程更应坚守形式服务功能的原则,使美观成为功能的承诺,让行动成为功能的呈现,让特征成为功能的最好记录。
  今日树立国家建筑工程的质量形象,不能不环顾国内外的建筑“地标”,因为它们凝聚着当时最杰出的建筑智慧,印证着一段最伟大的精湛的建造传奇:迄今已125岁(建于1889年)的埃菲尔铁塔不仅用文化精神征服了法国,更展现了百年风雨后的风姿;伦敦标志性建筑大本钟(建于1859年)、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建于1937年)、南京中山陵(1929年建成)、北京人民大会堂(1959年建成)等,我们都可以从中读到历史、文化及现代科技与质量控制精神。
  2014年,正值新中国成立65周年,我们在作新中国建筑记忆与反思时,是不是也该重温“一五”时期国家提出的“适用、经济、美观”建筑方针呢?尽管当下对此有种种“过时论”之说,但它的方向与目标是要树立国家形象的,是面向普通公众的,是对中国工程建设百年大计有奠基作用的。无论是为民生服务、树国家形象的“政界”,还是纵观城镇化全局发展研究的“学界”、贯彻正确建筑方针设计作品的“业界”,乃至城市开发建设的“地产界”,都应树立国家质量意识,都要坚守住国家建设方针,都要服从建筑工程百年大计的愿景使命。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pioneer-the-even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