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产业折射中国战略性矿产困境

2014年09月29日 15:32 277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近期,在关于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管控的研讨中,有专家提出在中央提出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前提下,是否应该将审批权力完全下放?在此,以石墨为例,结合国内外的供需情况、产业发展态势,谈谈在战略性矿产方面应该如何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由于矿产资源赋存的不平衡性,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立足国内以满足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到境外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是获得短缺矿产的一个重要途经,重视自己短缺的关键性矿产并早作应对,适时弥补则是有远见的策略。2010年,欧盟委员会在研究全球46种矿产的基础上,将14种矿产确定为关键性矿产原材料,其中有9种主要产自中国(锑、萤石、锗、石墨、稀土、钨、镓、铟、镁);美国兰德公司于2013年发布了《关键和战略性矿产威胁美国制造业的报告》,同样确定了14种最需要的关键战略性矿产原材料,定义为难以获得的战略性矿产,其中有11种主要来自中国(稀土、钨、锗、石墨、萤石、锑、铟、重晶石、钒、镓、镁)。
  我国对于战略性矿产、重要优势矿产和严重短缺矿产至今未见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既没有明确的战略性矿产名录,也缺少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中国已完全“沦为”一个矿物原料供应国。
  石墨资源优势和产业弱势
  石墨分为晶质石墨(鳞片状)和隐晶质石墨(粉状),一直是导热、光伏、储能、核电、石墨烯锂电池、航天等不可或缺的基本原材料。最近,特斯拉、丰田、通用等电动汽车纷纷亮相,锂电池的充电时间和续航里程是决定新能源汽车是否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据专家测算,一百万辆锂离子电动汽车至少需要电池级石墨5万~6万吨,需磷片石墨15万至18万吨。
  全球石墨储量的77.5%位于中国,据美国地质调查局资料,2013年全球天然石墨产量为119万吨,其中中国生产81万吨,占全球产量的68%,位居全球首位,欧盟95%的石墨来自中国。中国已成为全球天然石墨的最大供应国,但我国大量出口的优质磷片石墨原料价格为每吨3000~5000元人民币,经国外提纯加工再进口中国,价格则跃升为每吨10万到20万元人民币。
  发达国家在石墨深加工技术上遥遥领先并且进行技术封锁,加之我国一直忽视非金属矿业发展,致使我国石墨产业发展滞后,基本上处于产业链中的原料供应者地位。我国石墨企业1000多家,长期处于小、散、乱,能耗高,污染重,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双低的局面,企业之间在低端产品的产量、价格上展开恶性竞争,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高科技人才严重匮乏,产品产业链短,企业规模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不合理状况亟待调整。
  石墨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中国矿业联合会高级资政傅鸣珂认为,十八大后,中央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系列要求,这对于石墨这个行业转型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保护中国的优质石墨资源、提高石墨的深加工水平,建立采、选、深加工为一体的大型产业集团是经济转型的必然趋势,这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更应得到国家、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目前中国有相当多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转型难题,以黑龙江为例,黑龙江鸡西、鹤岗、双鸭山和七台河四大煤城等地都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寻找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资源衰退型城市的首要问题。因此在2011年,黑龙江组织中国工程院9位院士和石墨界27位专家谋划石墨产业做大做强的方法和措施,2014年黑龙江省石墨产业发展规划获得通过,为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
  以鸡西为例,煤炭资源已日渐匮乏,当地政府自2011年起通过整合、兼并重组,使石墨优质资源向有实力的优质企业集中,解决了长期的小散乱局面,并形成了新的地区经济增长点。基于鸡西在资源产业和绿色发展的综合优势,中国矿业联合会也授予了鸡西市“中国石墨之都”称号,这也是鸡西这个传统煤炭城市转型的必然出路。
  问题何解
  在我国大量出口石墨初级产品的同时,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早已把石墨列为了战略性资源进行储备,严格控制开采。当前我国石墨为第三类矿产,审批权下放至省县市三级,没有显示出其战略上的特殊性。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将晶质石墨和隐晶质石墨进行分类管理,将晶质石墨确定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将石墨产业的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进行统筹规划,由国家调控开采总量,实施资源总量和矿业权管理。
  我国出台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将石墨、稀土等矿种列为国家战略性矿产,明确提出在新材料领域要积极发展高纯石墨、锂电池负极石墨、核级石墨、球状石墨、异形石墨、石墨烯等纳米材料研发的总体要求。但在推进过程中财政和政策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国家级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主要依靠企业自身投入。针对上述困境,国家财政应该加大对攸关国家命运的战略资源科技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包括高新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大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投入和专利奖励。
  石墨企业的准入门槛较低,致使不具备技术要求的小企业大量涌入,助长了分散、粗放、环境污染、无序出口、难以统一监管的局面,整体看产业缺乏有效的环境监管政策措施和有实力的规模化石墨企业。政府应该主导推动石墨的资源整合力度,提高环境门槛,治理、关停一批规模小、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将优质石墨资源配置给有实力、有技术、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做大做强采、选、冶一体的高科技龙头企业集团。
  号称“万能材料”的我国石墨烯尚处于产业化实践前期,石墨高端产业的技术实力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应该创建中国石墨产业名牌,加大引进国外石墨高新技术研发团队和人才,力争在石墨资源丰富的地区打造石墨高端产品全产业链生产和研发基地。
  我国一方面优质晶质石墨大量廉价出口,一方面国内企业优材劣用,生产中低端产品,大磷片石墨具有很多独特的物理化学属性,不少石墨高级产品,如高纯石墨纸只能以大磷片石墨作原料,应进行保护性开采,必要时实施用途管制政策,务求优材优用、物尽其用,与此同时,对石墨原矿和初级产品的出口作出相应的限制,对出口公司的资质进行严格管控,加快研究在不违反WTO规则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大磷片优质石墨的原矿过量出口的政策措施。鉴于一些天然石墨加工产品(如球形石墨)的生产工艺已经掌握,相应的出口补贴应该取消。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pioneer-the-even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