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祥多晶硅:四次技改圆“硅梦”

2015年03月27日 8:58 3639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作者:

  3月17日,三月的暖阳映照大地,吐绿的垂柳透着春的气息。在行业“寒冬”中猫腰强身7年的四川永祥多晶硅公司传出喜讯:四氯化硅冷氢化节能降耗技改项目顺利试生产,成本控制在了每吨8万元左右,综合能耗降至70千瓦时左右。
  “目前我们正全力冲刺满负荷生产。”永祥公司董事长冯德志告诉记者,“顺利达产后,公司多晶硅年产量将突破12000吨,可一跃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不仅仅是产量上去了,7年时间,先后进行四次技改,综合能耗由最初的每公斤180千瓦时至200千瓦时,降到了现在的每公斤70千瓦时左右,成本控制在了每吨8万元左右,终于跑赢了目前每吨12万多元的市价。”冯德志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现在我们总算是闻到了春天的气味。”
  出生之时就遭遇“超强风暴”,地处“西部硅谷”的永祥多晶硅和全国80多家多晶硅生产企业一样,命运多舛。2008年9月,首期年产1000吨多晶硅项目刚一投产,一场席卷整个行业的“严寒”迎头袭来:7年时间里,多晶硅价格从每吨350万元,跌到180万元、70万元、30万元,最低至十几万元。整个多晶硅行业举步维艰,被称为多晶硅“黄埔军校”的新光硅业甚至只有等待“破产重组”。
  “严冬”之下,是坐以待毙,还是猫腰强身?永祥多晶硅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技术创新才是生存下来的根本。只有加强技术改造,才能降低成本、提升质量,才有竞争机会。”冯德志介绍说,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结合国内成熟工艺,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永祥多晶硅矢志不移地靠技术创新强身健体。“特别是2013年底,我们在前三次技术改造的基础上,毅然投资6亿多元用‘永祥法’结合冷氢化技术改造,实现废物循环综合利用,生产成本由原来的每吨16万元降为每吨8万元左右,降幅超过50%;年可节约用电25000万千瓦时,折合标煤约3.07万吨。”
  站在春日的暖阳下,冯德志告诉记者:“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中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有35gw。同时,通威集团将整合通威农业板块的优势,利用通威体系中全国1500万亩有阳光的养殖水面建立‘渔光一体’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实现产业的协同效应。我们看好多晶硅的市场前景。”


短评


  创新才是根本


  七年坚守,四次技改,永祥多晶硅用自身的发展,再一次印证了企业的生存之道:创新才是根本。
  一出生就遭遇“严寒”,可谓是“灭顶之灾”。但面对艰难,永祥多晶硅并没有怨天尤人、坐等救助,而是在寒冬期苦练内功,持续创新,综合能耗从最初的每公斤180千瓦时至200千瓦时,降到了现在的每公斤70千瓦时左右,生产成本也降到每吨8万元左右,拥有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话语权,在整个行业的洗牌中坚持了下来,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由此看来,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困境与希望、生与死,不完全取决于市场是否低迷,更为关键的因素还在于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
  眼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困境,市场低迷。辩证地看待经济形势,企业经营者应像永祥多晶硅一样,坚信越是寒冬期,越是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提升,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好时机。如此,在“严寒”中通过技术创新强身健体的企业,迎来的一定是春天。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pioneer-the-even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