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钢结构智能制造水平垫上一块基石

2019年10月15日 9:45 791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建设工程   作者:

“钢结构智能化应用尚属起步阶段,细分钢结构行业的焊接工艺方法,助力钢结构行业焊接技能人才能力的提升、智能化制造技术的应用推广是我们举办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钢结构焊接职业技能(焊接机器人操作工)竞赛(以下简称钢结构焊接机器人操作工竞赛)的初衷。”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景凤如是说。

从“铺摊子”到“上台阶”

作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及建筑金属构造项目牵头集训基地副组长、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刘景凤与她的团队在俄罗斯喀山举办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了焊接项目三连冠、建筑金属构造项目首次获得银牌的好成绩,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技能人才的实力。

wuq9a5.jpg

参加钢结构焊接机器人操作工竞赛的选手在比赛中。

不到一个月,由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国家级二类竞赛——钢结构焊接机器人操作工竞赛又在天津市吹响了号角。本次竞赛吸引了27个单位、32支代表队、61位选手参赛,经过理论考试(闭卷)、实际操作竞赛,中建钢构天津有限公司一队的吕永东、李朋朋和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一队的王大龙分别以451.125分、440.625分、415.875分的总成绩包揽了前三名,经核准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授予他们“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根据有关规定晋升职业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竞赛依然是工作人员先对选手完成的试件进行明码成绩录入,待所有项目评判完成后,在组委会及竞赛仲裁组、监督组的见证下,裁判长组织裁判员对所有试件进行解密(暗码),最终确定选手的比赛成绩。刘景凤表示,采用明码、暗码相结合的方式确定选手的比赛成绩,就是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赢的选手理直气壮,让输的选手心服口服。

在钢结构焊接机器人操作工竞赛期间,刘景凤等接到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总结大会的通知。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总结大会一结束,刘景凤即风尘仆仆地驱车赶回钢结构焊接机器人操作工竞赛现场。

正如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会长王石磊所言,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自1984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引领创新,专注服务”的宗旨,不断推动焊接行业的技术进步。他们从“铺摊子”到“上台阶”,以打造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队伍为目标,通过培训、竞赛等形式,不断拓宽了焊接行业人才的成才渠道,积极打造高素质的焊接从业人员队伍,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wuq9a6.jpg

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副会长宋中南(右一)向获得钢结构焊接机器人操作工竞赛前三名的选手吕永东、李朋朋、王大龙颁奖。

王石磊表示,由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选拔、培养的焊接选手曾正超、宁显海、赵脯菠先后在第43届、第44届、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取得金牌,建筑金属构造选手刘豪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银牌,这些成绩充分表明,我国焊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已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但同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当前我国焊接行业仍存在从业人员紧缺、从业者总体技能水平不高、工程建设焊接质量难以受控等问题,焊接从业人员低水平的现状与钢结构行业高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日渐突出。

王石磊希望,以钢结构焊接机器人操作工竞赛为契机,提升钢结构行业智能化制造水平,打造“中国制造”品牌,进一步推动我国钢结构焊接智能化发展水平。

从“体力劳动”到“机器换人”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金牌获得者赵脯菠说:曾经,为了练腕力,连续几个小时用手托砖;为了练蹲功,看书、洗衣服时都蹲着。为了备战世界技能大赛,每天都要训练10多个小时,日积月累,熟练的手感已转化为肌肉记忆了。

赵脯菠描述的是手工焊接需要的“功夫”,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体力劳动”或者“个体劳动”。据刘景凤介绍,此次钢结构焊接机器人操作工竞赛需要通过选手的聪明智慧+机器人的配合完成,也就是人与机器必须协调配合方能完成竞赛试件的焊接。

本次竞赛试件由两个模块组成:一是组合件的机器人焊接,二是在组合件的侧板一、侧板二采用手工平焊位焊接,两个模块均采用熔化极非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接方法。竞赛的实际操作借鉴了国外焊接机器人操作工管理的经验,要求参赛选手在独立完成焊接机器人的编程、示教、焊接的同时,再独立完成一道手工对接焊缝的焊接。

自2019年7月19日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先后对在山东省、湖南省等7个省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进行了批复。《浙江省推进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推动钢结构生产线技术升级、制造模式创新,加快钢结构企业智能制造升级换代,大力开展“机器换人”。

wuq9a7.jpg

从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总结大会赶回竞赛现场的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景凤(中)连夜与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副会长宋中南(左)、钢结构焊接机器人操作工竞赛裁判长李建军博士(右)商量竞赛相关事宜。

“机器换人”并非易事。由于目前国内的钢结构制作、安装依然以手工、半自动或机械化焊接方式完成,很多“焊将”还没有“人机并肩作战”的机会。

据刘景凤介绍,为保证竞赛的顺利进行,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在安徽省巢湖市举办了5期赛前培训班,对参赛选手进行了机器人理论知识、机器人焊接实操的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应用技能培训,加深、巩固了选手对焊接机器人知识的理解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为竞赛成功举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保证一条细窄而‘漫长’的焊缝在技术指标上首尾一致,整个操作过程中必须发力精准,心平手稳,保持焊枪与被焊试件始终处于恰当角度,确保熔融的金属均匀分布在焊缝里,避免出现气孔和其他几何缺陷。”这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火箭“心脏”焊接巧匠高凤林在实际工作中的深刻体会。高凤林认为,推进产业工人的队伍建设需要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为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做好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张雪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pioneer-the-even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