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20年:江湖风云录(十三)
2021年04月23日 8:50 625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光伏 作者: 云翀
二、落地:探索应用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2.70年代中期:石油的重要补充
以原料形式存在的自然资源对于任何国家在某一特点条件下,都有着绝对和相对的重要性,这就取决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某一国家获取原料的能力。任何国家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都越来越依赖于对原料的控制。随着世界各国的发展,世界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以后,机器大生产带来产能的急剧倍增,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煤炭是全球范围内的主导能源,随后,石油在经济、军事上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战争中。二战时期,石油消耗量占作战物资的一半,朝鲜战争石油消耗占60%,越南战争占70%之多。不论石油还是煤炭,在二战前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各国经常发生产能快速增长、需求增长不足所带来的一轮轮经济危机循环。形成这一切的基础因素,或者说驱动因素之一,就是低廉的能源,而这也为各国政府借助各种手段缓和经济危机、拉动社会矛盾、推动经济复苏创造了条件。
在1965年世界能源消费中,石油的比重为39.4%,大于煤炭的39%,成为世界第一能源。石油不但是重要的燃料,还可制成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塑料)、合成橡胶、农药、化肥、医药等,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必需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但由于石油、天然气等物质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就成为国际经济、政治、军事的焦点。石油在全球的分布不均衡,少数产油国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油、气资源。全世界每年产出的石油绝大部分是被西方发达国家消耗的,而这些发达国家所产的油、气量远远不能满足本国的需求,大多数产油国是发展中国家。石油这种产销之间的地域性差别,这一全球贸易额最大的商品,是影响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的敏感商品。
二战前,欧美控制中东(西亚)的石油生产,当地政府和民众并未享受到石油经济的巨大收益。二战以后,中东石油国家开始自主化,将石油收归国有,还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起初,该组织以维护石油输出国经济利益为目标,而后,又开始借此谋求政治利益,其导火索就是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冲突。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初期,以色列被埃及、叙利亚打得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此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果断出手,向以色列实施救援。很快,以色列就恢复了元气、取得了主动。阿拉伯国家战势急转直下,对西方国家大为不满。由此,在沙特阿拉伯的领导下,石油输出国组织联合起来,宣布石油减产、禁运,暂停出口,后来又采用提价的方式,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荷兰等国进行打击。其实,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石油斗争就已展开。当年10月6日,战争爆发当天,叙利亚首先切断了一条输油管,黎巴嫩关闭了输送石油的南部重要港口西顿;7日,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中的美国股份收归国有;16日,海湾5国和伊朗宣布将油价从每桶3美元提高到5.11美元,涨幅高达70%。不过,石油武器真正显出威力的,是在对美、荷实施全面禁运后。短短数天,参加禁运的产油国的产量削减了5%到10%。随着石油战争的不断深入,石油国产量不断削减,一些国家达到了20%之多!10月底,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但石油战仍在继续。当年底,6个主要阿拉伯产油国决定,从1974年1月起,将油价提高1倍。
很快,美国的单日石油进口量减少了200万桶,许多工厂陷入停顿,美军也不得不启用战时储备,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据粗略估计,因石油禁运引发的危机,导致美国GDP当年下降了4.7%,工业生产下降14%。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未能幸免。欧洲的GDP增长下降了2.5%,工业生产下降了8%,钢铁产量下降14.5%,小汽车减产18.6%,失业人数创二战后新高。比如荷兰,每年进口1.8亿吨石油,除了2000万吨用于本国消费,其余均通过加工、转口贸易等方式营利、创汇,石油禁运几乎切断了荷兰的生命线。受到冲击很大的还有日本,该国99.8%的石油依靠进口,其中中东占八成,石油的价格上涨和供应量下降,使日本GDP下降了7%,工业生产下降20%,物价大幅上涨,工业生产在1974年出现负增长,国际收支恶化,产生了45亿美元赤字。
石油禁运及其后果引起的冲击影响,通过工业国家的社会组织向四面八方延伸开去:匮乏的时代已在眼前,前景也是暗淡的,经济失去增长的势头、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国际金融制度可能陷于极度混乱;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无疑将遭受重大倒退。在战后的年代,持续的经济增长曾对社会的凝聚起着粘结剂的作用,而石油危机的爆发则使“经济失去持续增长活力”变为现实,对工业国家民主制度的影响也成为疑虑。对于美国、欧洲和日本来说,无论是高速发展的急刹车、激进前行遭遇阻力,还是战后的痛苦重新来袭、好不容易取得的恢复又变得朝不保夕,亦或是一连串的市场和商品恐慌,以及非理智的供应链断裂和爆炸式消费,都充分证明,石油危机的巨大、毁灭性杀伤力。
“石油危机”乃至“能源危机”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意识中。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pioneer-the-even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