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攀钢钛路上——访攀钢集团海绵钛分公司经理马朝辉
2021年06月01日 9:14 952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钛资讯 作者: 潘廷祥
他虽然涉钛时间很短,但对钛却有很深的理解,他在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的共性和差异中解读钛,他就是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海绵钛分公司(以下简称“攀钢海绵钛”)经理马朝辉。
70后的他谦和低调,在从事钢铁行业多年后,于2020年11月26日进入钛行业。作为一名钛行业的新兵,许多东西需要他去学习。
记 者:2020年,攀钢海绵钛产量在国内排名第一,怎样看待这个第一?
马朝辉:2020年,攀钢海绵钛产量接近2.3万吨,虽然保持国内第一,但较2019年相比,市场范围有所缩小。辽宁几家海绵钛企业增产较快,如金钛股份等企业既增产又提质,攀钢海绵钛产量居国内第一是动力也是压力,只有“量”与“质”同步才会是真正的第一。“十四五”期间,攀钢海绵钛要努力提升品质,提高精品海绵钛市场投放量。
采访记:马朝辉希望攀钢海绵钛时刻保持着一份警醒。
记者:攀钢海绵钛产量第一,其他方面有什么优势?
马朝辉: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未来,从资源的角度看,攀钢海绵钛拥有最大优势。公司将把握未来发展的节奏,平衡布局海绵钛产业的发展,将矿源优势、电解优势、熔盐法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以及按照攀钢集团规划,发挥好钛-钢结合的优势,走一条属于攀钢海绵钛的特色之路。
采访记:攀钢集团十分重视海绵钛产业链的延伸,并有海绵钛产能的增加规划,将要在优势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打造一条精品生产线。记者在现场看到投资上亿元的精品生产线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记 者:以往常说海绵钛工艺复杂、门槛很高,如今海绵钛遍布南北,有的还在新建之中,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马朝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一个产业有利可图时,门槛在利益面前都不叫门槛。现在海绵钛企业似乎都在扩产,大家都看到了未来的前景,但是这种现象值得重视。
采访记:从目前看,海绵钛工艺的难关已攻克,各企业只要在工艺上和细节上严谨一点,重视品质一些,有些难度也不是什么了,企业对品质的“钛”度相当重要。
记 者:下游加工企业特别关注海绵钛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在天成航材等企业与技术人员交流时,他们对攀钢海绵钛等企业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给予了肯定,怎样看待这个评价?
马朝辉:首先感谢天成航材等客户对攀钢海绵钛的认可,这是对我们的鞭策,也是压力。我认为,攀钢海绵钛质量一致性、稳定性好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矿源稳定,其次是工艺生产环环相扣,严格把控。之所以说矿源稳定,是因为不同产地的钛矿含杂质是不一样的,而攀矿总体比较稳定,这给我们生产工艺的连贯性把控创造了条件。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改进完善工艺,把矿源的一致性、稳定性巩固好,为天成航材等更多的优质客户供应优质海绵钛。
采访记:对于天成航材等企业的评价,马朝辉感到既欣慰又如履薄冰,惟有把一致性、稳定性扎实巩固好,才对得起客户的评价。他说,下一步将与客户深度合作,真正为客户所需有所产。看得出来,攀钢海绵钛的市场理念非常强。
记 者:从钢到钛的转型,一个是“巨人式”的黑色金属,一个是“小众式”的有色金属,有什么建议?
马朝辉:钛产业好像没有自己专业的研究院,企业都是各干各的,甚至有点“藏着掖着”。设计院好像就有贵阳院、沈阳院,而没有属于钛及钛加工企业的研究院。钢铁行业就有研究院,有了产业的研究院对于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对于国家钛工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能够从钛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看清楚与国外对比中的差距。有了钛产业发展的综合性研究院,对引领钛产业发展、高品质发展、高质量发展以及补足大国重器都是十分重要的。
采访记:马朝辉的建议站在了一个行业的高度,从工业、装备、工程建设上研究,这对对口装备、支撑钛行业的配套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也就是当下所说的“资源共用,经济分享”。
记者:怎样看待当下的钛市场及未来的钛产业前景?
马朝辉:当下,钛市场应该是上下游供需相对保持平衡,这需要市场来检验。未来钛的前景依然向好,但向好的中途不可避免会出现调整、洗牌、重组,优胜劣汰才是钛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札记
与马朝辉的一问一答远不止以上这些问题,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分析,但一些尊重资源、尊重品质、尊重市场、调整洗牌、重组发展、前景向好、合作共赢、产业发展的关注词不断从记者脑海里跳跃出来,这些关键词组合起来就是钛产业需要高品质、高质量发展,也需要科学健康发展。相信未来的攀钢海绵钛会在依托资源优势中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淮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pioneer-the-even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