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资源型城市上演绿色转型
2021年07月14日 9:17 12732次浏览 来源: 安徽日报 分类: 新材料前沿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兴,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曾是一座城市的骄傲,塑造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然而,一些资源型城市也经历着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阵痛”,面临着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瓶颈”。
这些城市如何转型发展?6月27日至28日,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淮北市召开。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全国资源型地区政府有关负责人实地调研了淮北转型发展经验,并对安徽省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作为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近年来,安徽省资源型地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培育接续替代产业,改善环境质量,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生态治理:“黑伤疤”变成“绿景点”
夏日的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鸟儿穿梭其中,音乐喷泉响起明快的旋律……6月27日,在淮北市朔西湖,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跃然眼前,出席经验交流现场会的代表们不由啧啧称赞,并拿出手机拍摄照片视频。
无法想象,眼前这片地方,曾是采煤沉陷区。由于长期开采煤炭,朔西湖一带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沉陷,导致房屋开裂、道路损毁、生态环境恶化。据统计,全淮北市因采煤沉陷土地共41.6万亩,成为城市最深“伤疤”,发展最重“难题”,民生最大“痛点”。 2009年,淮北市被认定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采煤沉陷区造成土地空间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对人民群众的安全造成威胁,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地综合治理”。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科研处副处长马新辉表示。
昔日的“黑色伤疤”如何变成了“绿色景点”?这与当地的转型与治理密不可分。
“‘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这是我们综合治理的方针”。据淮北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天伟介绍,淮北以采煤沉陷区修复治理为突破口,实施矿山地质环境“大治理”“大修复”“大保护”,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淮北市已累计投入采煤沉陷地综合治理资金150多亿元,共治理沉陷地20.6万亩,治理率全国领先;打造南湖、乾隆湖、绿金湖、碳谷湖、古乐湖、朔西湖等六大采煤沉陷湖泊,城市中心正逐步形成100多平方公里的中心湖带。
比如在朔西湖项目治理中,依托朔西湖湿地景观和现状,改造营建多样的浅滩和鸟岛,适当种植大面积湿地植被,突出湿地特色景观功能,打造湖阔景美的原真景观;南湖国家湿地公园综合治理项目中,治理南湖煤矿塌陷区,实施了8.2公里环湖大道与湖滨南岸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天鹅、白鹭等候鸟栖息。
据统计,南湖国家湿地公园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已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处,曾经的“历史包袱”变成了“发展财富”。
采煤沉陷区治理,需要安置大量居民,筹措大量资金,这必须做好“服务人”“筹措钱”的文章。
周天伟表示,截至目前,淮北市已累计搬迁村庄498个,妥善解决27.6万名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综合运用财政资金、地环治理恢复基金和社会投资,为治理提供了有效资金保障。
产业“接力”:“黑大粗”转为“高精尖”
昔日靠资源发展的城市,离了资源,经济靠什么?必须大刀阔斧转型,发展接续产业。
航空航天材料、军工产品、汽车底盘……6月27日,在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展览馆,用陶铝新材料制成的产品陈列开来。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既“身轻如燕”又“坚如磐石”。
“陶瓷比钢铁硬很多,但很脆,一摔就碎;铝是常用轻金属,但很软,一掰就弯。我们的技术就是让二者合二为一、优势互补,让铝里‘长’出陶瓷。 ”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院长王浩伟说。
变“高碳资源”为“低碳利用”,产业由“黑大粗”向“高精尖”跨进。如今,陶铝新材料产业已成为淮北市引领产业升级的突破口。
据介绍,淮北市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打造“五群十链”,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成为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值得关注的是,在航天领域,陶铝新材料已经用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量子卫星、气象卫星等关键部件,翱翔太空之上;在军工领域,陶铝新材料实现了部分产品的成功运用,突破“卡脖子”技术;在民用领域,汽车活塞、汽车轻量化、高铁应用等方面,已实现较好的前期应用拓展。
走进位于铜陵经开区的铜冠铜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实时监测产品的各项指标。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自主研发了超厚电子铜箔、超低轮廓电子铜箔、锂电池用4.5微米和6微米双面光电子铜箔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与淮北类似,因铜而兴、依矿建市的铜陵也是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该市积极锻长板、补短板,培育发展新材料、半导体、5G、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探索走出了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转型之路。
据铜陵市发改委主任凌勇介绍,铜陵高标准建设国家先进结构材料战新产业集群,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十三五”期间,铜陵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8.8%提升至40.9%。
绿色转型:发展“可持续”,产业“动力足”
安徽省有9个资源型城市,总面积、常住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48.6%、46.8%和38.8%,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这些资源型城市在转型之路上大步向前。
一组组数据说明了转型成果:从综合实力看,安徽省资源型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9473.6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5万亿元,年均增长7%,淮北、淮南、铜陵等市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台阶,马鞍山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从接续产业发展看,相关市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3282万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6.2个百分点;从环境治理上看,相关市单位GDP能耗、用水量分别下降20.7%和39.4%,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提高30.7个百分点,采煤沉陷区治理面积超过27万亩,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81.2%。
这些成果的取得,既是各市在转型之路上探索实践的结果,也离不开在省级层面政策、资金、机制等要素的全方位保障。
据介绍,安徽省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政策框架基本建立;“十三五”期间,争取、安排资源枯竭城市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84.6亿元;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安徽铜陵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推进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指导。
“安徽省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取得了显着成效,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转型发展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省发展改革委皖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处处长吕宝云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加快研究编制安徽省“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规划实施方案,研究制定新时代支持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促进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加快构建内生动力稳健强劲、社会民生和谐幸福、生态环境绿色优美的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淮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pioneer-the-even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