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深化改革 推动北矿科技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02日 14:16 623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大型浮选机研发团队。


SmaRay-1200智能矿石分选机在云南某矿山开展工业试验。


KYF-320大型浮选机应用于紫金塞尔维亚玻尔铜矿。


智能矿冶装备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正在建设。


北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矿冶装备和磁性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已有50多年的历史,2004年5月1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该公司一直秉持“服务国家战略,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使命,致力成为高效矿冶装备、先进磁性材料领域的原创技术策源地和创新高地,在浮选装备、磁选装备、剥锌机组等关键选冶装备及烧结铁氧体等先进磁性材料等研究领域代表国家水平,持续位居国内外领先地位。
自入选“科改示范行动”名单以来,该公司高度重视,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资委和矿冶集团党委领导下,全面推进各项改革。2020年度改革任务已全部完成,2021年度改革任务已完成81.54%,2022年度改革任务已完成33.33%;截至今年三季度,改革整体任务已完成74.4%,预计年底前可完成整体任务的83.4%。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指引下,在“科改示范行动”全面领航中,北矿科技在重要改革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重要进展,综合成效大幅提升,尤其是在治理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陆续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难题,持续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该公司坚持科技属性定位,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以改革扎实推进技术创新、市场开发、生产制造、团队建设及资本运作等五方面工作,营造出良好改革生态,激发出更大发展活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发挥技术创新基础作用
持续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完善科研人员全职业周期成长规划。利用青年创新基金引领入门,配置培养人与导师;设立公司科研基金,依托集团探索性基金、实验室开发基金等,走深走实科研之路;申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集团重大科研基金,培养行业专家及领军人物。
成立技术中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020年抽调技术“尖兵”成立技术中心,致力于矿山绿色环保相关技术,承担中长期战略性重大科研任务,在研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及集团或公司重大科研基金10余项,其中2项国资委“1025”重大专项进展顺利,已完成现场设备的安装调试。
实施“揭榜挂帅”及专项正向激励。完善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创新人才评价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工资总额与单列工资管理,实施技术创新专项激励,推进科研项目和重大新产品激励;强化正向激励,设立覆盖科技研发、市场开发、生产售后、服务管理的专项奖。
完善个人职业成长机制保障。利用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联合授权点、博士后工作站,每年培养2-4名研究生;推进优秀员工继续教育工程,目前在职博士生近20人,“十三五”以来晋升高一级技术职称70余人次。依托科技平台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持续建设以博士和正高级工程师为学术带头人、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科技研发团队。
该公司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成效进一步显现。一是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累计承担纵向、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授权专利200余项、软著20项,其中国际PCT专利6项;完成成果评价19项,获各类科技奖励54项;开发出世界最大的680m3浮选机,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大型浮选装备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开发出BMS系列高性能永磁材料、大极板自动剥锌机等一批新材料、新设备,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科技投入取得新突破,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2020年科技人员和研究开发人员占比25%,研发投入强度5.59%。三是平台建设取得新成绩,公司是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的依托单位或主体研发单位,曾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矿物加工工程领域著名专家孙传尧院士任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发挥市场开发中心作用
持续打造场景应用平台
“十三五”期间,公司生产经营稳中有进,营业收入五连增,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5.4亿元、利润总额2.54亿元、净利润1.99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两大业务均实现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双增长,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31%,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6.08%。
主动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为我国矿产资源“走出去”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保障,国际业务占比超30%,国际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BGRIMM”品牌在国外已有相当知名度。
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针对攀西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难选微细粒矿物有效回收,以及新能源汽车必备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开发等行业痛难点,依托集团专业齐全及产学研体系健全优势,借力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打造出钒钛磁铁矿高效绿色回收工艺及装备产业化等多个试点示范项目,探索设备总包、工程总包模式,成功打造出“攀西模式”,千吨级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化项目也得到政府支持并正快速推进。
发挥生产制造保障作用
持续打造成果转化平台
持续推进产业基地现代化。磁性材料基地于2020年突破6万吨产量,成为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磁粉生产基地;现有矿冶装备基地产能产量屡创新高,正在加速推进智能矿冶装备产业新基地建设。
推进“前店后厂”经营模式。创新产学研协同模式,组建技术部优化产销链,压降生产准备时间,提高市场反应效率;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服务部门立足市场、科研、生产积极发挥“穿针引线”作用,制订年度百项工作清单并逐条推进落实。
多措并举提质增效促生产。优化产品布局,磁性材料持续推进去粗留精,低附加值产品累计减少20%以上;建立“产供销”战时调控机制,持续强化风险防范。
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生产组织模式。积极整合社会优质资源,推进建设区域性外协基地,打造出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应用规格最大、设备性能指标全面领先的1250kW大型立磨机成功典范。
发挥团队建设关键作用
持续培育后备人才力量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沈政昌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人入选省部级拔尖团队或领军个人;挂牌成立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办法,2019年以来实现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层级覆盖,2020年管理人员全部实现竞争上岗,2021年完成磁材公司副总经理岗位公开竞聘,机电公司选聘出财务总监,选强配齐公司管理团队。
员工能进能出长效化。完善“事业留人、机制留人”制度保障,实施员工退出岗位管理办法等10余项激励分配与选人用人重要制度,推进“以事定岗、以岗择人”高效精干的人员配置机制。“十三五”以来,公开招聘比例持续保持100%,员工市场化退出率保持在10%以上;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0余人、优秀毕业生30余人,其中有工作经验的博士5人、海外归国人才2人。
收入能增能减精细化。全面推进薪酬差异化,浮动工资占比约为75%,收入差距大于1.3倍,促进职工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施全员季度、年度绩效考核,对科技研发、职能服务、市场开发、生产管理及科技人员分级分类考核;以年度部门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明确部门负责人薪酬标准及部门年度奖金总额。积极推进科研、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及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全员劳动生产率持续改善。
发挥资本运作的纽带作用
持续打造培育孵化平台
规范运作树立良好资本市场形象。“十三五”以来制修订80余项治理及内控管理制度,高质量完成信息披露工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17年以来连续4年现金分红,资本市场形象明显提升。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施战略重组。2015年该公司业务范围由先进材料拓展到智能装备,主责主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布局七大重点发展主线,稳步夯实现有业务基本盘稳中有升的基础,积极推进中高端磁性材料制品、选矿增值服务、矿山环保类等新业务,做加法拓存量,做乘法创增量。
做强矿冶智能装备业务。该公司持续保持在国家和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领先优势,利用技术与品牌优势,正在通过合资合作由矿冶装备领域向备件与增值服务、矿山环保装备领域跨进,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到账1.89亿元,为正在施工建设的智能矿冶装备产业基地提供了资金保障。
做优磁性材料业务。该公司研发国内领先的中高端稀土永磁产品,通过合资合作稳步推进向上游原材料、下游制品拓展,2019年已开启混改向下游稀土永磁器件拓展。
(北矿)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pioneer-the-even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