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质局物化探大队实验测试研究院转型升级侧记

2021年12月03日 13:56 739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日前,从江西省奉新县自然资源局传来喜讯,《宜春市奉新县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一次性通过所有地块项目评审。该项目涉及31宗用地,历时105天完成,工作成果获得业主的高度认可。这是江西物化探人在环境检测、调查、治理等新领域整装前行、迈上新台阶的一个缩影。

运筹帷幄练真功

随着大地质市场的来临,该队紧紧围绕“矿产资源保障、生态文明支撑、专业综合服务”三大定位,“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三条主线,力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作为、有发展。“我队落实向环保领域转型,首先要以实验室向环境检测转型为起点,打通产业上下游,构建环境调查和修复治理全产业链。”该队负责人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实验室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为谋划转型发展布局,该院多次选派技术骨干赴杭州、萍乡专题调研环境有机物检测和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等领域,到兄弟单位实验室参观学习,了解核心技术与设备使用。又到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我局等相关部门了解政策和相关动态,获得局转产扶持金的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11月,总面积达1980平方米的现代化环境监测实验室改造建成。2020年6月,145台(套)价值超1200万元,涉及地质调查和环境监测中水及废水、土、固废、空气及废气、噪声震动五个大类的检测分析仪器设备安装就绪,这标志着该院从传统地质样品检测正式向生态环境、农产品检测转型。

“高质量发展,要以人才为引领、创新为驱动、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在自身专业性强的领域做深做精做透,积极向生态环保领域迈进。”该院院长张纹俊介绍道。

提高环境监测综合实力,关键是人才。2020年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9人,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4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全年派员参加国家级、省级等各种业务知识培训57人次,多次邀请省生态环境厅专家库资深专家来院授课。开展环境监测大比武练兵,在全院掀起学技术、练技能的热潮。

技术,特别是扎实的专业技术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有了人才和设备支撑,2020年9月,该院仅用3个月就取得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证书(CMA),具备了针对区域地质调查及化探样品、岩石成分、土工试验、水质、土壤、环境大气、固体废弃物等14个类别、1053项检测参数的服务能力。

该院主动与南昌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建立联系,走产学研合作之路。2021年1月15日,“东华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在实验测试研究院正式挂牌,双方签订了《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协议书》,共同探索与资源、环境科学研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

蓄势待发,实验测试研究院迎来了跻身市场的最佳时机。

逐个击破闯市场

项目是跑出来的。“由近及远、以点带面,我们先从熟悉的南昌周边开始,从小项目做起,争取短时间内把环保水土气声监测、农业农作物土壤养分监测两大领域逐个击破,先占市场再赚效益。”张纹俊这些话绝不是纸上谈兵。短短十个月,全院共出具环境监测报告302份,完成11000个点位数据。

敏锐抓住国家政策机遇。随着《江西省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环保部门高度重视企业的自行监测及排污情况,该院主动联系各地生态环境局、工业园区管委会,仅十个月就在进贤、抚州、上饶等地陆续签订了《抚北工业园2020年环境空气自行监测》《上饶市风顺生活垃圾处理有限公司自行监测》等70余个大大小小的合同,为工业园区的天蓝水清、绿色发展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善于利用兄弟单位的资源共享。鉴于该队测绘院在奉新等地与当地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他们抓住机会积极跟进,成功竞标《奉新县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用3个月时间,该院技术人员就保质保量完成了20个地块、100个土壤快筛采样点、30个地表水取水点、5个水土共井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在土壤污染治理市场打了个漂亮仗。2020年10月,该院从几家实力雄厚的公司竞标中脱颖而出,中标赣州市南康生态环境局公开招标的占地达730多亩的国家试点项目《南康区红桃村重金属治理及修复效果评估项目》,在地下水监测领域又插上了一面物化探大队的旗帜。

在环境类监测取得突破的同时,农业类监测市场也“动作不小”。该院拥有63年的物化探技术经验,有着深厚的区域地质和地球化学采样基础。“转型前,我们在江西省2018年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中做了大量样品采集和制备工作,但由于当时检测技术单一,无法介入农业监测市场,但现在我们有了底气。”张纹俊双眼透着自信。紧接着又承接了《萍乡市农业环保能源站水稻检测》《于都县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项目,大大提升了耕地质量检测水平和服务力度。

服务赢信誉,信誉得效益。“为拥有长期稳定客户,我们还提供周到及时的后续服务,各项工作部署紧跟客户步伐,尽可能地为客户提供方便。”张纹俊补充道。

百炼数据保质量

该院85后主任工程师、技术负责胡家明常说:“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是环保工作的生命线,必须严把质量关,确保数据的真、准、全。”

盲样监测是最能体现能力水平的考核,历来为实验室人所重视。在省质监局组织能力验证中,资质申报的1053项参数,其中环境类参数的方法验证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为使监测数值与真值数据一致,全院开启了全时域工作模式,严格规范样品的采集方法、采样设备的使用、样品的流转过程等,反复校正方法验证报告,以精益求精的检测数据,顺利通过了盲样考核。

胡强,白净清瘦的小伙,他是检测组组长,身着白大褂,手戴密不透气的蓝色丁腈手套,常年奋战在ICP分析室。“从样品预处理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操作,每一步他都做到精雕细刻。”这是客户对他的评价。

到访实验室时,他正在进行奉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样品测定,“镉不好测,为严格保证数据的精准度,必须控制好条件。”他边操作边解释。“镉属于稀有稀散、重金属元素,在水、土壤中含量较低,极易受外界影响。我们必须严格控制仪器稳定性、室内温湿度及容器的干净,确保样品两次检测相对误差小于10%。”整个检测组正是秉承着“恪尽职守、一丝不苟”的工作信条,在全局宜春整装勘查项目Li,Nb,Ta,Cs,P,F六个元素检测比对考核中,合格率位居榜首。

合力攻坚一线忙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十年如一日不管酷暑严寒,齐心协力守护着碧水蓝天。为有效采集第一手样品,他们不辞辛劳奔走在江西的河道江塘、乡野田间、厂矿车间,有心系项目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更有身怀六甲仍奋战一线的技术骨干。

寒冬腊月,一个平常的周末午后,笔者躺在沙发上悠闲地刷着手机,该院副院长周亮的一条朋友圈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周末还在爬烟囱,兄弟们辛苦”,三个大拇指后是三张工作照:高处一个蓝色的身影,头戴安全帽,悬挂安全绳,身背30斤重监测仪器、手拿2米长烟尘采样管,像蜘蛛侠般攀爬在厂房烟囱旁的墙壁上。此时,窗外寒冽的风正呼啸而过。

高空大气监测,多在远离城镇的火力发电厂、水泥厂、化工厂等工业企业开展。“我们要到四五十米的高空平台上作业,监测仪器重且多,常常要爬上爬下运送好几次。采样平台上冬天很冷夏天很热,夏天烟温70多度,烟囱旁近50度,采样口还不时冒出刺激性气体。但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精准,我们都像打了鸡血般一站五六个小时,这一年多感觉自己被熏黑了不少,哈哈。”从周亮憨厚爽朗的笑声中,我读到了环境监测人的平凡而执着。

除了与烟囱打交道,监测人员还常常翻越重重山岭、穿梭于崎岖的林间小道和溪流沟涧,躲避毒蛇、蚂蟥的侵袭,精确寻找每个特定点位。“奉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地处偏僻山区,地势较高,路窄坡陡,灌木丛生,必须靠徒步才能到达既定点位。当时作为前期项目负责人的李颖已有身孕,仍然带队出去跑,一天中最多走了七个地块,刚去的时候工作量大,天气炎热,李姐水土不服,妊娠反应特别强烈,但她没有一句怨言。她常跟我说,环境监测不分男女,内业外业我们女生都得干,而且都能干好。”新入职的研究生杜悦讲起身边故事时,感慨良多。野外地形复杂,天气多变,还经常会遇到车辆抛锚或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情况。然而即便困难重重,从野外采样、人员访谈到报告编写的105天里,现场监测人员从未退缩半步。

“我们的使命就是为物化探大队武装一支检测能力过硬、专业能力突出的高水平实验室环保队伍。”采访临近尾声,张纹俊坚定地说。( 刘珺 董绍旭)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pioneer-the-even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