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球:淡泊名利的矿务局长
2023年10月30日 16:21 5988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铅锌资讯
一件军大衣度寒秋,一顶草帽遮日头,一双草鞋踏遍矿区山山水水。在带头排水复工期间,水口山矿工们亲呼他“草鞋局长”。他就是“无产阶级的忠诚战士”“水口山复工建设元勋”刘亚球。
刘亚球又名刘欣然,1904年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白果乡。17岁跟随大哥刘东轩到水口山铅锌矿做工,1922年任水口山工人俱乐部通讯员,参加水口山工人运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八年抗战中转战华北各个战场,抗战胜利后,他转战五岭和湘南地区,解放了湖南9座县城,为湖南解放立下了功勋。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郴州地委第一书记、水口山矿务局筹备处主任、副局长、代理局长、湖南省总工会副主席、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1949年底,中央重工业部召开首届全国有色金属工业会议,会上确定1950年全国有色金属生产建设任务,水口山矿务局被定为当时全国八家首批修建的有色金属厂矿之一。听到这个消息,正准备到中央党校学习,时任中共郴州地委第一书记、郴州军分区司令员的刘亚球,主动向省委请缨回到20多年前参加革命的水口山工作,省委书记黄克诚对他说:“省委对你的工作是高度肯定的,因此安排你到中央党校学习,回来后,将向中央推荐你到更重要的岗位工作,水口山矿可派其他的同志去。”刘亚球回答:“我是水口山人,对那里的情况熟悉,我去最合适。”1950年11月,刘亚球出任水口山矿务局筹备处主任。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中央和省委要刘亚球去中央党校学习,出来就是副省级干部,换个人都不会这样做,真是有点“傻气”。刘亚球听到传言后,淡然一笑:“当年我随东轩哥到水口山做工,只是为了吃饱肚子,没想到要做大官,我天生就是做事的命,能把水口山建设好,就是对大哥和那帮死去的兄弟们最好告慰。”
当时的水口山由于1944年日寇的侵入,矿山被毁,坑道全淹,已停工荒废6年之久。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刘亚球经常十天半月不着家门,总是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与工人一起下井窿、运矿砂、开火车,同吃食堂,与技术人员废寝忘食研究岩矿性质和地质情况,克服种种困难,排除种种阻力,探明了水口山矿区的金属储量。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大批工人和技术人员从各地赶回矿山,齐心合力开展复工复产,修建厂房,排除矿井内积水,使久违的机器轰鸣声终于再次响彻水口山上空,深埋的“宝藏”终于重见天日。通过他和全矿干部职工的努力,1950年,建成关内第一座浮选厂,处理尾砂200吨/日;1952年,水口山第四冶炼厂竣工投产,产出99.96%的高纯锌,同时相继完成了第一、二、三厂的修复和扩建。1953年2月,铅锌矿开始井下排水,修复老窿6061米,9月正式复工生产。刘亚球为了水口山矿复工复产,宁愿高官不当,回矿下窿,其精神境界之高,是一般常人难以做到的,他为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复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就了水口山“中国铅锌工业的摇篮”之美誉。
刘亚球同志一生勤俭朴素,工作岗位在那里,清廉正直的作风就带到那里,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同志,坚强的党性为后辈树立了榜样
他从不占公家的便宜,在水口山工作期间,他的卧室只有单人床、三屉桌和坐椅等几件简单家具,这些也都是他自己出钱买的。即使是回复一些群众来信,他也不动用公家的一张邮票,一页信纸,一个信封。
20世纪50~60年代物资紧缺,买米买菜买肉都要凭票排队购买,国家给他发了一张“老红军干部特殊供应证”,可免排队,还能享受到一些特殊物资,但刘亚球从来不用,周末休假时凌晨2点就去排队。后来,为解决老红军、老干部待遇,省里修建了专门的楼栋,在征求刘亚球同志意见时,他拒绝接受。他对家人们说:“我回绝了组织分给我的房子,因为我都上年纪了,这是国家给我的待遇,我去世后你们是没有权利享受这种待遇的。”因此,家人便一直住在刘亚球妻子的单位宿舍。
刘亚球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每年政府为老干部提供避暑疗养等特殊待遇,他却一次都没去过。省里发给他买空调的票他也不要,说太耗电了,用不起。经常自己在楼顶上浇水降降温,然后背个门板、草席和枕头,到楼顶平台上睡觉纳凉。“公正廉洁、实事求是”是刘老坚守的底线。儿子刘小果回忆:有一次,一位曾经跟随父亲一起干过地下革命工作的衡山老乡,带了很多农产品恳求刘老帮忙证明他为革命有功。父亲要求来人必须把“东西”原样提走才肯接待。父亲说:你确实是为革命做了事,这个事实我肯定认啊,但你带这些东西做什么,快带回家去,乡下的生活也不容易啊。后经刘老证明,老乡依据政策落实了相应待遇。
他严格约束家人和亲属,自己从不向组织伸手要待遇,也不允许任何人沾自己身份的光,甚至显得有些“不近人情”。1982年10月,弟弟刘炳南写报告给刘亚球,请其帮忙解决晚年生活困难和安排子女工作;刘炳南的儿子也写信给伯父请求帮忙安排工作。刘亚球断然拒绝,并回信弟弟:“你们都不能利用我的影响和任何特权办事,自己的人生要靠自己拼搏奋斗。”
他的2个子女在工作、生活上没有得到过任何“特殊关照”,甚至政策允许的事,他也从不为子女“争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浪潮中,政策允许家里留下一个孩子,刘老决然动员家中一儿一女响应党的号召一起下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以后知青回城两兄妹也未依靠父亲安排好的工种。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何职,刘亚球的一生都在为百姓、为群众想事、做事。担任省政协副主席期间,他每天都会与附近的居民话家常,到菜市场掌握第一手“菜篮子”信息,用刘老的话说:“要为百姓做好事、干实事,就要知道百姓的难,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共产党建党建国的初衷”!正是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工作作风让附近的居民把刘老当成了自家人,都亲切地叫他“刘嗲嗲”。1984年2月,刘亚球同志有生之年第一次住院,也是最后一次入院。在弥留之际,家人围在病床向他承诺:“一定严格教育晚辈,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
1984年2月11日,刘亚球同志在长沙病逝,终年80岁。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王首道致电悼念:刘亚球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他62年的革命生涯间,始终表现出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革命精神和无私无畏的战斗风格。在对敌斗争中,他坚决果敢,从不动摇。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勇于负责,联系群众,具有克服困难的惊人毅力。
刘亚球同志一生襟怀坦白,作风正派,刚直不阿,获得党内外的高度赞许。他光辉的一生,为人民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生活简朴、廉守廉行、严以律己是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生动范例。
责任编辑:王哲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pioneer-the-even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