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刚矿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08月07日 8:43 155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近年来,华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坚定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强企、创新驱动战略,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奋力开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激发创新活力,铸就人才潮涌的“强磁场”。该公司始终围绕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题,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精心制订了《技术体系建设和技术管理提升实施方案》《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构建了以总工程师全面技术负责、副总工程师协助管理、各层级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的技术管理体系;聚焦技术专家、专业工程师、技术骨干“三支队伍”建设,立足采、选、冶、焙烧等矿业生产核心专业,大力推动技能素质和岗位能力提升工程,成功培养出一大批“爱党爱国、专业卓越、结构合理、技术精湛、敬业奉献”的杰出工程师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截至目前,该公司现有科技人员94人,其中,20人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53人荣获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奖项,累计发表了108篇科技论文。

释放创新潜能,构建科研攻坚的“新高地”。该公司深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矿冶科技集团联合建设刚果(金)华刚铜钴矿选冶实验室,着力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开展“十四五”国家重点科研课题专项研究,大力开发复杂铜钴等多金属资源高通量、规模化成套技术与装备,持续提升关键矿产海外保障能力。近年来,该公司自主开展科研课题研究达30多项,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科研攻关达20多项,取得了“高氧化率复杂铜矿高效浮选新工艺研究及应用”等一系列丰硕科研成果,其中,“铜钴矿分质梯级利用技术及产业化”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复杂难处理铜钴矿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累计7项科研成果荣获省部级和行业协会大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2024年6月份,由该公司科技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科技成果“金属氧化矿高效浮选分离多维度精准调控创新技术及应用”,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聚焦价值创造,激活成果转化的“动力核”。该公司紧密围绕生产中的痛点和难点,精准施策,针对矿石岩性种类繁多、矿石中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组分复杂、原矿可浮性及浸出率等选冶特性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建立了3条具备不同特性的选矿生产线,通过精细化、精准化的采选技术,显著提高了选冶综合效益;采用富氧焙烧-直接电积工艺生产阴极铜,持续优化生产工艺,使阴极铜质量A级率达到90%;运用“梯级浮选+高强磁选”绿色高效选矿工艺,成功攻克了“硫氧混合”铜钴资源高效利用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工艺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至2024年6月份,该公司累计实施工艺和设备技改项目204项,开展“五小”活动185个,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其中,采用分段采掘降低贫化损失率,年创效益达1000余万美元;浮选氧化段增加导流槽提高回收率3%以上,年创经济效益2000余万美元;优化工艺流程控制降低药剂单耗,年创效益300余万美元;焙砂直接电积工艺不用萃取并减少生产辅料消耗,年节约成本600余万美元;成套萃取装备节约电力萃取剂和煤油用量,年节约成本200余万美元;沉钴降低氧化剂用量,年节约成本300余万美元。这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与价值创造紧密结合、同频共振,展现出新质生产力降本增效的强劲动力。

0

华刚矿业电积车间

建设智慧矿山,打造智能智造的“升级版”。该公司持续加速智慧装备的更新换代,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手段,强化设备和管理智能化改造,不断加深设备互联互通程度,促进设备之间的协同作业和信息共享,有力提升了生产设备的智能化程度;深入拓展大数据应用,实现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优化,推动生产线的自动化、柔性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不断提高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产品优化升级,提升了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该公司冶炼电积车间自动行车和全自动剥片机组的成功应用,实现了阴极铜板的定位、吊装、转运、传输、洗涤、剥片、打包全流程自动化操作,剥片能力每小时可达500片,使每天的出铜时间缩短了4个小时。该公司引进并推广应用奥图泰新型垂直稳流绿色清洁萃取装备,与传统萃取装备相比,电力消耗节约40%,萃取剂和煤油消耗降幅超过30%。目前,投入运行的华刚矿业二期工程引入了多套新设备、新工艺,应用智慧化、信息化技术10项,建设中采用了8大项建筑业新型技术和16项绿色施工技术,该项目获得了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奖项。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pioneer-the-even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