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两个稀土基地”重在科技创新

2024年08月26日 11:33 115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行业统计   作者:

“从2001年在包头投资建厂到现在已经23年,一路走来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一直在自主研发高端技术,以前高性能钕铁硼产品主要集中在3C产品,现在随着市场的变化,我们又扩展到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日前在走访包头韵升强磁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包头韵升)时候,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其实,包头韵升的发展浓缩了稀土产业发展历程。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被世界各主要国家列为关键原材料。稀土包含17种元素,具有极为丰富的磁、光、电、热等特性,用量虽少,但拥有不可替代性,是改进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元素。

随着国际分工协作的一体化生产范式初露端倪,稀土产业链供应链部分环节受阻中断,产业链本地化、区域化特征明显。包头“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就是在加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上保障稀土产业链安全。

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就要提高科技水平,不断加强稀土新材料的供给质量。稀土新材料是对稀土冶炼分离产品进一步加工制造,形成具有光、电、磁、热、化学、生化等特定功能的新材料。稀土新材料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是高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

目前,所有稀土新材料中,永磁材料的生产规模最大,稀土消费价值的绝大部分来自稀土永磁材料。随着稀土永磁材料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拉动镨钕元素需求快速增长,包头市的永磁材料产量占比较高也是这个原因。

白云鄂博矿储量足、元素全、品位丰、伴生富,大量生产并满足镨钕元素的需求,造成相当一部分稀土元素供过于求。当下,除以应用镨钕为主体的稀土永磁材料以外的其他稀土新材料,如果没有大的应用技术突破,未来发展规模和速度都会远低于稀土永磁材料,造成镧、铈等元素的积压。

即使是产量较大的稀土永磁材料,走访发现,许多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厂家普遍感觉“内卷”严重,同质化加工工艺及产品太多,很多“创新秘密”也不太敢公之于众。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科技的角度看,制备稀土永磁材料的只有少数几种稀土元素,在17种稀土元素中的占比较低,影响稀土永磁材料生产规模扩大。包头天和磁材对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制备技术的开发利用,对大幅度降低稀土永磁材料的生产成本和扩大应用规模大有裨益。

我国虽在稀土新材料及其高科技应用领域环节具备一定规模优势,但产品技术含量低且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尤其在高纯稀土材料方面,某些国家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和产品禁售。如运用在国防军工领域的海底声呐和空天武器靶向系统的磁致伸缩永磁材料,雷达探测和隐身技术的高性能稀土软磁吸波材料,夜视成像仪和激光武器的光功能材料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被国外“卡脖子”,严重威胁国防安全。

综上所述,缺乏应用技术而导致应用规模不足,稀土产业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高科技领域寻找能够大规模应用稀土的场景,尽可能增加稀土需求,需求又会对稀土产业链产生作用。所以稀土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创新竞争,技术创新程度决定稀土博弈中的地位。

说到加大稀土终端应用,包头要建成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终端应用主要指将稀土新材料进一步加工或应用于电机等产品制造。

当下,包头稀土高新区正在全力推动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建设。5月20日,包头举办稀土永磁电机供需对接会,北方嘉轩现场与包头铝业、万里机械签订供需意向协议,加快拓展稀土永磁电机以及稀土新材料的应用场景。

从稀土各环节产品的市场价值看,稀土矿产品、材料到终端应用价值之比大约为1∶10∶100,在稀土产业链上,稀土终端应用决定了稀土价值大小和稀土产业链各环节的稀土产品需求量。

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施大幅提升了稀土应用价值,引发全球对各类稀土产品需求的快速扩张;美国和西方国家急于重构稀土供应链,摆脱对我国稀土原料的依赖,以实现其在稀土高技术领域与我国“脱钩”,试图通过技术优势掌握稀土产业链控制权,这也加速了我国在稀土研发应用方面的突破。

笔者认为,稀土研发应用水平,尤其是碳中和背景下在低碳技术领域的应用程度,与其产业技术发达程度高度正相关,因为稀土在新能源的获取、传输、存储和使用中都可得到应用且有突出的比较优势。目前,我国在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高效电机等领域,稀土应用技术相对成熟、产业规模较大、未来发展前景比较明确。

在5月中旬举行的中国稀土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促进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冶金材料专家干勇指出,稀土对现代高科技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稀土的需求量将与日俱增,稀土元素的战略地位也将进一步提升。应用稀土元素的稀土永磁电机在节电方面优势突出,广泛应用可大幅度减排。据测算,如果稀土永磁电机替代传统电机和家电的60%,每年可节约电量2500多亿千瓦时。

目前,稀土永磁电机在设计、控制和精密制造等方面,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还存在巨大差距。要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快整合优化创新资源,加强稀土领域政产学研用协同,推动更多稀土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pioneer-the-event.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